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
二〇一四~二〇一五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
一、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
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、省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精神为指导,秉承“厚德、明理、笃行”的校训,坚持“大成教育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办人民满意的学校”为目标,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,着力推进素质教育,抢抓机遇,改革创新,努力加快“更高水平”发展步伐,圆满完成学校“十二五”规划目标。
二、主要工作与实施措施
(一)扎实开展德育工作
1.重视正面教育,加强思想引领。开展“三爱”、“三节”、民族传统、八礼四仪、生态文明等教育,大力弘扬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传统美德,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,激发求知欲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与实施的评比活动,加强班会课检查评比,切实发挥班会课教育主阵地的作用。要不断加强各年级学生的常规管理,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在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。
2. 抓好各年级学生发展指导。加强《从观念到行动: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》的研究与实践,不断推进导师制的落实,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,扎实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。预备年级与高一年级重点开展好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的指导,让学生在快乐和兴奋中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,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。高二年级重点进行信心激励教育,指导学生树立信心,改进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。高三年级要以调整心态、取胜高考等为主题,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的技能技巧,平静心态,争取高考取得理想成绩。
3.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。建立上岗培训、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班主任培训体系,形成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训内容、符合班主任工作特点和要求的校本培训课程,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养力度,重视年轻班主任的培养,提高班主任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,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。
4.加强安全教育、法制教育和环境教育。强化安全教育,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,完善学校安全预案,增强学生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。加强法制教育,引导学生懂法、守法,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,不断创造和谐校园环境。加强环境教育,增强环保意识。
(二)着力提升教学质量
1.落实年级质量管理措施。各年级要规划好全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,抓好常规管理和思想教育,落实年级教学质量管理措施。
高三年级要继续关注高考新形势的变化,加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,提高复习效率。要抓好尖子生群体的培养工作,对临界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,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。要根据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,及早规划高校自主招生辅导工作。
高二年级要抓紧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,合理安排课时,精心组织备考复习,加强考试指导,引导学生奋力拼搏,提高学业水平测试成绩。同时要及早谋划学业水平测试后各科的教学与复习安排,抓好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和学科竞赛工作,做好拔尖学生群体培养工作,赢得高考主动。
高一年级要进一步抓实常规,夯实基础,加强学法指导,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。采取措施,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,减少两极分化。要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,开设好校本课程,组织好学科竞赛,为学科竞赛取得优秀成绩奠定基础。
预备年级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衔接,统筹安排好中考复习,同时积极组织研究性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设,并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、社会实践等形式,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,提高创新能力。
2.强化教学过程管理。加强教学常规检查,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反馈体系建设。要落实备课组和教研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,通过加强教学调研,提高备课组和教研组开展学科调研的组织能力和诊断能力,及时发现问题、深入分析问题,并最终解决问题,以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。
3.开展品牌学科评比。要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、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,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和教学质量。要积极关注教研组建设,制定校级品牌学科评比细则,开展校级品牌学科的评比工作,来推动“智慧课堂”的研究实践和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。
4.加快校本课程建设。制定并完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、开发方案和实施指南,总结近两年校本课程开设的经验,结合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,不断提高特色课程的课程品质,使其向精品化发展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筛选、论证、提升,编辑出版若干成熟的校本课程教材。
(三)推进学生特长培养
1.把社团活动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生培养的平台,不断推进学生社团活动,让学生特长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,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。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建设,以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,办出有个性、有特色的社团。
2.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。认真组织实施体艺“2+1”工程,深化体育、艺术课程改革,健全体育课外活动制度,把开展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、艺术活动与学生特长培养、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,扎实抓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。
3.落实《开云(中国)官方进一步加强学生特长培养的指导意见》,结合体艺特长的招生改革,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特长的培养措施,搭建特长培养与展示的平台,促进学生个性完善、特长养成与全面、健康、协调发展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(四)提升教师发展水平
1.完善教师培养与发展机制,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建设。突出专业成长的主体性,促进专业成长。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的各项措施,加强校本培训,把教师培训作为培养青年教师和各级各类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,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在职进修,加速专业化成长。
2.扎实开展名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。要采用示范教学、集中研讨、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,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,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、先进的教育理念、前沿的学科知识,独特的教学艺术、较强的科研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、高水平的名师。要发挥青年教师联合会的作用,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,严格拜师结对的考核,发挥老教师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加速青年教师成长。
3.完善科研管理制度,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。抓实课题研究,实施以“创新探究”为核心的“大成”教学模式研究,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。要对在研课题的研究进度进行督查,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,重视科研成果的文本化,力争取得优秀成果,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评比。要搭建多种科研成果交流展示平台,编好《丹中教育》,办好教科沙龙,开展论文评比,注重以“评”促“研”,争取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。
(五)突出学校特色建设
1.深入推进“拔尖人才培养”工作。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,不断探索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,深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题研究,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。要注意总结近几年开云手机客户端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,反思教训,不断提炼提升,形成丹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,积极推进省级课题的研究,积极申报基础教育成果奖。
2.推进省“生态教育课程基地”建设与应用,以“名师工作室”的方式,推进基于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开展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,认真实施“丹阳市科技计划项目——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”,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去,开展小课题研究,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,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的科技创新项目,形成课程基地建设新特色。
3.推进校园文化建设。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,加快“大成文化”课题研究,通过课题实验活动,不断总结提升,突出校训、校歌、校徽、校旗等文化元素,并凝聚成“学校精神”,使丹中优秀的校风、教风和学风在传承中展示出新的精神风貌,要利用网络、报刊、电视、微信、微博等多种形式,加强宣传。
4.实践具有丹中特色的“智慧课堂”。要重视课例研究,以课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在教学的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课堂这一载体的可能性、现实性和需要性,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,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,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,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,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,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。
(六)提升学校管理水平
1.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。进一步强化坚持依法治校理念,完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,深化教育行风建设,不断创造和谐校园环境,继续创建省文明单位。要对学校已有的《管理制度汇编》进行系统梳理、修订,整理近几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,形成一套以学校章程为基础、各项配套制度相对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汇编,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,有章可循,保障学校管理流程的畅顺和管理目标的实现。
2.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,继续开展以“有良心、负责任、增本领”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,完善在职教师有偿家教、收受礼金礼品专项整治行动长效机制,扎实开展志愿导学活动。强化师德考核,完善学生、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和评价机制,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荣誉感,把“办人民群众满意”的教育落到实处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励机制,完善双向选择、竞争上岗、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,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、岗位设置制度和教师流动机制。
3.提高后勤管理质量。完善非教学岗位双向聘任制度,激发非教学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感、事业心和工作热情,从而促进学校后勤工作质量全面提高,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加强社会化用工管理,落实社会化用工的规章制度,强化管理,保障待遇。加强教育装备管理,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、管理和使用力度,促进教育装备管理、使用的制度化、科学化。要严格收费管理,加强校产管理。
4.加强学校综合治理,不断完善学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,认真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,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预警防范能力努力创建和谐校园、平安校园。加强学校卫生工作,强化健康教育,落实卫生防疫机制和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。做好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组织工作,努力创建和谐校园、平安校园和健康促进学校。做好学校档案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。
5.认真做好招生工作。要研究今年中考招生政策变化,认真做好中考招生工作。要进一步研究体艺特长生、创新班的考核及录取办法,为特长生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。
6.科学编制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。总结学校“十二五”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,以国家和省“十三五”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,科学编制开云手机客户端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。
|